
口吃患者的逃避习惯
口吃患者的逃避习惯,小孩撒谎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习惯:小孩做错了事对父母的撒谎,开始都是出于担心被罚而采取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如果孩子经常在其父母面前撒谎,那么就会形成“父母面前-→撒谎”的一对条件反射系统。这就是撒谎的“习惯”。从今往后,孩子不管做了什么事,都会习惯性地撒谎。
这里为什么要把“习惯”打上引号?因为这个“习惯”不是真正的习惯,每次撒谎后,孩子心里都会有种自责感、愧疚感和担心谎言被揭穿的忧虑。其实孩子也不喜欢自己的撒谎“习惯”,也想改正,却屡改屡败。
撒谎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人类的任何动作行为,都要经过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换句话说,除本能行为外,人类所熟练的、几乎自动化的动作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靠后天习得。当人们学习了某种行为后,就会对这一行为变得习以为常。没有任何一个习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自责、纠缠不休。
然而,撒谎的“习惯”总是让人内心感到难以平静,甚至惊恐不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习惯。既然撒谎不是习惯,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撒谎是在心理因素支配下的一种行为过程,其结果就是谎言。由此可见,习惯性的撒谎不是单纯的行为习惯,而是和心理紧紧联在一起的,是从心理到行为,再从行为到结果的一种过程。这和口吃的原理是相似的。善意的谎言没有心理负担,正常人偶尔发生了口吃也没有心理负担。恶意的谎言会产生心理负担,口吃病患者发生了口吃也有心理负担。
美国七十年代就将第四代测谎仪成功地运用到司法取证上。通过测谎仪测定被测者的生理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分析心理变化,从而判断是真实还是谎言。其实测谎测的是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变化,而不是‘谎言’本身。
相对于通常意义的“逃避”,口吃病患者的逃避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恐惧的过敏反应——我们称之为逃避症。主要是指:接触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物和特定的语言文字时,表现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环境和强烈的紧张体验。
其强烈程度与引发逃避体验的情境很不相称——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并不觉得需要逃避的情况下暴露出的过分的、令人难以理解的逃避性反应。患者也知道这种逃避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却无力防止逃避的发作。因此,患者陷入一种焦虑的心理。长此以往,焦虑将导致精神分裂症状——逃避症。
面临强大的敌人,机体采取逃避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需要,属于天经地义。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不分敌我形势,一味地退让逃避,则是懦夫所为,属于病态行为。
在大学时,笔者为了掩饰口吃掌握了大量的替换词,为了逃避口吃,笔者变得不敢说话,性格渐渐发展为孤僻自闭。喜欢一个人胡思乱想,费尽心思琢磨着寻找大量的新词来替换那些难发的音,寻思大量的幽默动作来掩饰难发、中阻的窘境。于是笔者喜欢独来独往,变得不合群体。结果是内倾自省的思想越来越强,心理障碍越来越重,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西安正语口吃发音矫正中心“正源口吃矫正法”通过语言训练配合心理疏导模式内外标本矫正口吃(结巴)。
“语言训练模式”
口吃(结巴)的外在发生机理:由于口吃朋友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气息和发音配合紊乱,导致气不足则音不发,就会产生难发音,连发,中阻等口吃症状表现。
口吃(结巴)的外在矫正原理:通过本中心“正源口吃矫正法”语言训练系列方法,矫正口吃朋友讲话时候紧张急躁,气音配合紊乱,憋气等引起的难发音,连发,中阻等口吃外在表现症状,使大家养成科学良好的发音习惯,培养气息和发音配合协调的讲话方式,从而解决外在难 发音等口吃问题。
“心理疏导模式”
口吃(结巴)的内在发生机理:由于口吃朋友讲话之前有在意口吃,暗示口吃,强迫自己不口吃,恐惧口吃,害怕出现口吃别人嘲笑等口吃心理,从而形成严重的口吃恐惧强迫症,以至于讲话之前所 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与口吃的心理矛盾斗争方面,越斗争口吃表现越严重,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口吃(结巴)的内在矫正原理:通过本中心“正源口吃矫正法”心理疏导系列方法,矫正口吃朋友讲话时候在意口吃,暗示口吃,强迫自己不口吃,恐惧口吃,害怕出现口吃别人嘲笑自己的心理等口吃恐惧强迫症,从而解决您的病态口吃心理。
中心专家详细...
地址:西安余家寨地铁C口万达广场
咨询电话:17791205746(同微信)
ICP备案号:陕ICP备19000560号-1
矫正时间:9:00-18:00节假日不休

咨询电话:17791205746(同微信)
ICP备案号:陕ICP备19000560号-1
矫正时间:9:00-18:00节假日不休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