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口吃结巴 > >
辨析常态病态习惯性口吃异同
  辨析常态病态习惯性口吃异同,“急、快、猛、重、乱”的言语方式,很容易导致口吃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由此产生的口吃称之为习惯性口吃。根据诱发原因,习惯性口吃又可分为常态习惯性口吃和病态习惯性口吃。
 
  1、常态习惯性口吃
 
  受性格急躁、发言欲望的心理驱使,说话者言语总是又急又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急快猛重”说话习惯,造成难发、连发、拖音等类型的口吃现象。患者必须理解,“急、快、猛、冲”说话习惯是导致习惯性口吃的直接因素。它是一种受患者意识支配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这种习惯性口吃是在有意识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结果。因此,只要有意识的改变行为习惯,完全可以矫正好常态习惯性口吃。
 
  2、病态习惯性口吃
 
  出现了预期口吃,难发音或首字难发将是患者面临的最大障碍。出于本能,患者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免难发现象的出现。因此,每次说话患者不敢让自己的话语停顿下来,以免遇到后面一句话或某词组的首字或难发音。他们一般都会把要说的句子全部连贯起来,一气呵成,这样一段话的里面就见不到难发音和首字难发的情况。
 
  另外,在与口吃抗争的实践中,患者深刻的体会到“越想口吃,越会口吃”的规律。因此,在说话中有意识的不敢犹豫,不想口吃,不敢关注口吃。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言语自然而然的变快。如果有人提醒口吃病患者说话太快,患者会抱怨说:快说话是出于本能保护意识,纯属无奈之举。经验告诉他们:萌发了口吃意识(产生了预期性心理)后,不假思索地说话和无停顿的快说话要比慢腾腾说话安全许多。久而久之,这种说话方式自动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遇到相似的环境和场合,患者的语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急、快、猛、重、冲”的言语习惯。反过来,这一不良言语习惯很容易造成难发、连发、拖音等类型的口吃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急、快、猛、冲”说话方式不是最初引起预期性口吃的原因,而是面临口吃预感和想克服预期性口吃的一种无意识心理或行为反应。换句话说,这种习惯性口吃是在无意识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结果。因此,只要无意识的改变这种行为习惯,就完全可以消除病态习惯性口吃。
 
  病态习惯性口吃者的“一气呵成”快说话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胸闷、气短甚至虚脱的生理现象。因此,正常人戏言:结巴子说话就象机关枪扫射、卡壳。病态习惯性口吃和常态习惯性口吃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之处:两者的言语表达方式都呈现“急重猛快冲乱”。
 
  不同之处:
 
  (1)症状的不同:
 
  前者的言语表达方式和口吃症状犹如“机关枪扫射和卡壳”,后者虽然又急又快,但前者的言语表达方式表现得更急、更快,恨不能一口气把话全部倒出来。因此,病态习惯性口吃者说话更卡、更结巴,更容易造成胸闷、气短甚至虚脱的生理现象。
 
  (2)引起的原因不同:
 
  前者属于无意识心理,即预感到会口吃,被迫采取快说话(无意识的行为)的心理;后者属于有意识心理,即急于表达的欲望(有意识的行为)心理所至。
 
  因此,病态习惯性口吃和常态习惯性口吃的产生原因不一样,治疗的途径就不一样。
 
  西安正语口吃发音矫正中心正源口吃矫正通过语言训练配合心理疏导模式内外标本矫正口吃(结巴)。
 
  “语言训练模式”
 
  口吃(结巴)的外在发生机理:由于口吃朋友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气息和发音配合紊乱,导致气不足则音不发,就会产生难发音,连发,中阻等口吃症状表现。
 
  口吃(结巴)的外在矫正原理:通过本中心正源口吃矫正法语言训练系列方法,矫正口吃朋友讲话时候紧张急躁,气音配合紊乱,憋气等引起的难发音,连发,中阻等口吃外在表现症状,使大家养成科学良好的发音习惯,培养气息和发音配合协调的讲话方式,从而解决外在难 发音等口吃问题。
 
  “心理疏导模式”
 
  口吃(结巴)的内在发生机理:由于口吃朋友讲话之前有在意口吃,暗示口吃,强迫自己不口吃,恐惧口吃,害怕出现口吃别人嘲笑等口吃心理,从而形成严重的口吃恐惧强迫症,以至于讲话之前所 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与口吃的心理矛盾斗争方面,越斗争口吃表现越严重,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口吃(结巴)的内在矫正原理:通过本中心正源口吃矫正法心理疏导系列方法,矫正口吃朋友讲话时候在意口吃,暗示口吃,强迫自己不口吃,恐惧口吃,害怕出现口吃别人嘲笑自己的心理等口吃恐惧强迫症,从而解决您的病态口吃心理。
中心专家详细...
  • 李老师 中心顾问

    ★中心首席顾问★
    ★38年语言矫正经验积累★

  • 宋老师 中心主任

    ★中心主任老师★
    ★15年语言矫正经验积累★

中心环境荣誉
快速矫正通道
地址:西安余家寨地铁C口万达广场
咨询电话:17791205746(同微信)
ICP备案号:陕ICP备19000560号-1
矫正时间:9:00-18:00节假日不休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691号